顯示具有 古屋寒窗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古屋寒窗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

在桃園大圳紀念八田與一2013-05-08

紀念八田與一
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-因為八田與一是在1942年5月8號乘船被美軍潛艇轟炸而過世,因此,特地帶小朋友來這裡紀念八田與一!
順便告訴小朋友他的故事!

這兩週遇到開會的時候,都會問一下客戶來參加的主管們,有聽過八田與一這個人嗎?
幾乎有7成以上的人都搖頭沒聽過,然而,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嘉南大圳,而且知道嘉南大圳是
嘉南平原上重要的水利建設,也造就了台灣米倉的來源,不過,真的很少有人知道嘉南大圳(包含它的水源-烏山頭水庫)的設計者與監督者是何許人也?八田與一,真是一個陌生的名字!(OS.很悲哀,我們的歷史觀!)
八田與一被稱為嘉南大圳之父,甚至一直被嘉南平原的人民,深深感念將近70多年,他在烏山頭水庫的銅像,是目前極少數被保留的日本人銅像,期間歷經白色恐怖,被當地居民與水利會人員偷藏,直到1981年,銅像才回到烏山頭原址,可見人民對他的感恩,過去嘉南平原都是看天田,只有下雨才可耕種,是嘉南大圳讓嘉南平原變成三年可以輪耕的良田,甚至到曾文水庫完成後,更可以達到一年三耕作,而變成台灣的米倉,八田的功勞貢獻,是需要讓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知道!

在5/1勞動節假日,總算把買了很久的「八田與一傳」,拿來看了,才真真感受到八田與一的人格,其中特別感受工程師的堅持與八田要求社會平等的價值觀,當初由於經費與水量不足,八田被要求變更先完成一半,也就是僅能讓一半的
區域供水,但是他直諫當時的總督府民政長官,請求一定要給足完整預算,一次完成全區域,他的堅持理由是,如果僅建設一半且供水一半,這一半的農民會先富起來,沒水灌溉的一半農民還會是在赤貧,幾年下來的貧富不均問題,就會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,真是好先進的觀念!
經費有了,為了解決水量不足的問題,八田構想了後來被稱為「三年輪作給水法」,將嘉南平原氛圍三區,一年給水種稻子,第二年種甘蔗,第三年種雜糧,這樣的想法,一直被後世的農經專家稱頌呢!

另外,關於建造烏山頭水庫的建造過程的殉難者,在紀念碑上,他堅持
要求依據發生的順序排名,而不分台灣人與日本人先後順序,這是很令人欽佩的!
建造過程中遇到戰爭經費不足,需要裁員,他要求裁掉能力強的,有更好專業技術的,因為能力強的,可以在找到工作(他也一一的幫忙介紹其他工作),而能力較弱的,更需要留下來照顧,當然,景氣好有預算時,他還是把當初裁員的,都請回來,換做現在的時間點,是不是依然令人動容。(OS.如果我的老闆有看到,應該知道我的意思,萬一有那樣機會,你知道的,還有時間寫BLOG,就知道我能力不好)

最近一直找不到機會去烏山頭水庫,親自看他的紀念園區與他遺留的建設,只能來這裡-離家很近的桃園大圳,沒錯,桃園大圳也是他30歲設計監造的,烏山頭水庫、嘉南大圳設計時,他33歲,完工時他44歲。(OS. 汗顏)
— 在桃園大圳引水口。(改寫自Facebook)
(↓前幾天,先來探路,當天天氣超好,水量又足)
IMG_9004 IMG_9001 IMG_9002

(↓今天,帶小朋友來,路上有告訴他們,桃園大圳跟米飯的關係,以及桃園大圳跟八田與一的關係)
 IMG_9021 DSC_5989
IMG_9037
(↓介壽路的桃園大圳,還有個大型的水車,不過今天水量不足,水車沒動,改天天氣好,再來一趟) 
 DSC_5991 IMG_9026 IMG_9025
(↓我也來加入合照自拍,表示我有來喔!) 
 IMG_9034 IMG_9035

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

八德呂氏著存堂 2012-03-28

今日趁著休假,獨自前往八德探訪泰山石敢當,未料,石敢當已在都市更新計劃中,毀去,甚憾(待,另文描述),心中一驚,難道附近的呂氏著存堂,也會不保,趕緊轉途急赴著存堂所在,前些時候,網路爬文,知道八德呂氏著存堂,已經有相關協會進駐保護,但總是擔憂時勢變遷,還記得2009/11曾經於傍晚時分到訪,如今安在哉?

P1000960 P1000967

途經八德地區的信仰中心-三元宮,就在不遠處的五十米建德路旁,遠遠就可以看到高翹的雙燕尾,還好,古厝還在,走在依稀記憶的小路,接近這橘黃磚瓦的房子,看著流線般水形馬背,繞道正面格局,整座呂氏著存堂,還是完整地座落在重劃區內,真要謝謝古厝主人的維護了!
IMG_5208 IMG_5209

正在外頭取景拍照時,聽到房子理面有人招呼,請教之下,居然便是網路上介紹的八德市文化研究工作協會的理事長-鄭靜美小姐,理事長非常熱心地邀請入內,她的仔細解說緣由,過去這段時間古厝的點點滴滴,好像讓人走入時光隧道,感佩她的付出,當然最感動地,還是呂家子孫的好意,讓一個承接文化歷史的人類資產,能夠繼續的保留著,持續見證著八塊厝的發展。

在理事長的引導下,聽聞了,當初如何用感動,來說服呂氏家族保留這棟古厝,還一一細數與政府單位的周旋、與學術單位的合作、與李乾朗老師的知遇、後來都市重劃施工的爭取,聽來,真讓人感佩那份用心,誠心地祝福她!

在聽故事的同時,遊走在古厝廳房間,理事長分享了文魁匾額被偷的感觸,望著正廳的公祠拜桌呂氏先祖,她只能期盼著先民的保佑。

在步通的擂金畫會隨光線流轉、木作方面出自北部大師葉金萬的作品,都是極具藝術價值,而往護龍的廂房,擺放了許多從古厝中整理出來的許多文物,希望古蹟的保存,是以古蹟活化的方式存在,她也驕傲帶我踏在廂房內的原始土地,這原始的夯土地面,是別的地方沒有的。

每一磚一瓦、一方一土、一彫樑一畫棟,理事長都可以信手捻來一段故事與關聯,這也就是她所謂的古蹟活化,她希望鼓勵有心的人能來參觀古蹟、親近體會古蹟的存在,而不是拜託別人來、刻意推廣吸引別人來,這細膩的文化心境,是有那麼些讓人可以咀嚼的地方!

期間走在廂房,從屋頂直射入土埆磚的一道陽光,閃耀著土地的原色,在昏暗的房間內,到目前還是一直印在腦海中,可惜,理事長的故事太吸引人,不捨打斷而拍照,所以古厝內的景緻就留在視網膜上了。

叨擾的時間已經太多,在外面自行攝影後,趕緊告辭理事長,也獲得理事長熱心歡迎下次再訪!謝謝讓人有個豐富的上午,最美好時光!

(瓜筒、托木)
P1070619 P1070618

(綠釉花磚窗、鳥踏,竹節窗)
IMG_5195 IMG_5199

(經典的泥塑)
IMG_5203 IMG_5205

(討喜的祥獅、泥鹿)
IMG_5200 IMG_5202

IMG_5207 P1070612

延伸閱讀:
客家傳統建築影像數位典藏網-八德呂氏著存堂
http://hakka.servehttp.com/thcc/hakka/c_7.html

桃園縣八德文化研究工作協會

著存堂古蹟

八德─呂氏著存堂

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

平鎮楊梅一日遊(褒忠祠 八方圓 白木屋) 2011-04-02

今年的春假年假由於並未安排長途旅行,因此就想,既然來到桃園多年,對於桃園的古蹟與有特色的景點,是不是帶小朋友一起來桃園幾日遊,原本規劃桃園四日遊,不過後來只完成了二日遊,因為,出遊人口從聽禹軒一家四人,暴增到10人(翰霖院3人、毛豆家3人),只有吧拔一個壯丁,最後還是拉不動這個旅遊團,嚴格講來,兩天僅拜訪了桃園七個景點,外加新竹湖口工業區的老皮牛肉麵,呵呵!

第一天,2011-04-025這群老弱婦孺(吧拔是老),拜訪了平鎮褒忠祠,可惜大門屋頂、山川脊正在整修,改建的情形,看來古味恐怕盡失了!

第一站 平鎮褒忠祠 2011-04-02
(↓屋內脊樑下的忠孝節義大字,非常有義民氣魄!)
P1060490
P1060493

(↓廟前的石獅,覺得非常有樸意!另外的牆上圖繪,這動物應該是想像的吧!)
IMG_1888 P1060495 P1060491

(↓正面的窗櫺與大門前廣場的銅馬,讓人強烈懷疑是日治時期留下來!)
P1060500 P1060504

第二站,我們來到了楊梅的八方圓吃飯,這是前些時候客戶朋友帶來的地方,三合院前的草地廣場,應該非常適合小朋友玩耍,所以就帶這群小孩來放風吧!果然,這群小朋友來了這裡,應該非常喜歡上這裡,又可以玩草地,又可以在樹下、小圍籬內,跑來跑去,大人在樹蔭下休憩,還可以看到、照顧到小朋友,因此,這裡應該蠻適合親子同遊,應該可以算是親子餐廳!
這裡的餐點,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客家菜,多道功夫菜,很想點來試試,不過,小孩子太多,可能等到母親節聚餐時,再來點了!用餐中,一直在管小孩吃飯,後來整理照片,居然沒有一道菜,有留下照片,有興趣的人,可能要到網路上搜尋,因為,他在網路上,是楊梅非常有名的餐廳呢!
(後記:後來為了提前歡度母親節,4/30和岳父岳母一家人,在傍晚來到這裡,結果晚間的八方圓也是非常有味道,餐後,在沁涼的春夜下,小孩在稻埕、草坪奔跑,玩「梅花梅花幾月開」,這應該是屬於小時候的記憶了!這個地方,真是個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。)
(↓草地維護得很好,小朋友跌倒了,也不怕受傷!)
P1060506 IMG_1892 IMG_1910

(↓三合院的正廳,江夏堂)
P1060510 IMG_1914 IMG_1922

(↓叡叡拍的與自拍!)
P1060514 P1060526 P1060535


第三站,由於翰霖院和毛豆家,都沒去過白木屋品牌文化館,我們就熟門熟路,帶他們去玩玩。(延伸報導:白木屋品牌文化館 2010-03-06
(↓專注的小廚師)
P1060549 P1060551 P1060552

(↓怎麼沒看到小強--「毛豆的弟弟」呢?正在吧拔的肩膀上,睡覺呢!有兩三年沒抱抱如此的幼子了!)
P1060566 P1060573

(↓最後完成的作品)
P1060568 P1060570

(↓這是萱萱自己做的動作,挺有架勢的!)
P1060581








平鎮褒忠祠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平鎮褒忠祠創建於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,由仕紳宋廷龍捐地創建於平鎮廣興庄宋屋,分香自新竹縣新埔鎮枋寮褒忠亭,當時稱「義民亭」。此祠祭典轄區有中壢市、平鎮市、楊梅市等十三大庄之信眾,十三大庄為宋屋庄、平鎮庄、北勢庄、高山頂庄、芝芭里庄、青埔庄、中壢庄、內壢庄、水尾庄、南興庄、後寮庄、石頭庄、埔頂庄。其供奉義民爺牌位及神像,為全國義民廟中最先有義民爺聖像的廟宇。咸豐七年(1857年)總理宋寶雲募捐增建前堂及兩廊,更名為褒忠祠。民國三十八年(1949年)重建為今日樣貌。

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

新港 板頭村交趾剪黏藝術村 外傳 2011-02-26

這次在新港板頭村欣賞交趾剪黏之際,車巡村內周圍,恰巧將鎮村的東西南北四方的四營將軍,幸運地收集到相機中,一開始先是遇到了南營將軍,憑著微薄的民俗知識,就在想這個村應該會有四營將軍吧!而且既然是交趾村,就算是四營將軍的小廟,應該也有看頭吧!

果不其然,接下來遇到的四營將軍廟,雖然廟小,但是形勢完整,而且廟的外觀,還是有整理過的,也不是只有牌位而已,甚至北將軍與西將軍,都還是交趾剪黏作成的,真是太慎重又貼切了!

不過,時間上還是有點不足,繞了一圈,沒有找到中壇元帥,照慣例,這又是下一次來板頭村的理由之一,如果你有到板頭村,別忘了幫聽禹軒尋找一下中壇元帥!

南營將軍:「南方丙丁離火將 營兵驍勇護南境」
DSC_0862

東營將軍:「九夷軍-東軍敵來犯 營兵鎮乾坤」
DSC_0872

北營將軍:「五狄軍-北將獻精忠 營士保下灣」
DSC_0906

西營將軍:「六戎軍-西軍壯如山 營士展威風」
DSC_0941

DSC_0940



以下資料來源
台灣民間信仰中的五營

五營因為是廟宇駐守在當地五個方位的部隊﹙神兵﹚,因此除了孔子、文昌帝君、有應公﹙如十八王公、百姓公、萬善公﹚、福德正神等不帶兵的文廟、陰廟、土地公廟以外,無論鄉間或都市,一般廟宇都會在距廟宇數百公尺之內的範圍置設五營,分別於五個方位安置東營、南營、中營、西營、北營,當然都市可能會因為土地取得困難與交通問題,不像鄉間置設那麼普遍。

在臺灣民間五營的配置上,東營的神兵有九萬九千,部隊叫做「九夷軍」,南營的神兵有八萬八千,部隊叫做「八蠻軍」,中營的神兵有三萬三千,部隊叫做「三秦軍」,西營的神兵有六萬六千,部隊叫做「六戎軍」,北營的神兵有五萬五千,部隊叫做「五狄軍」。

四營也各有自己營隊的「營長」,東營「營長」是張基清,南營「營長」是蕭其明,西營「營長」是劉武秀,北營「營長」是連忠宮,因此在東營竹符上會書有張聖者鎮守東方驅邪押煞、南營竹符上會書有蕭聖者鎮守南方驅邪押煞、西營竹符上會書有劉聖者鎮守西方驅邪押煞、北營竹符上會有連聖者鎮守北方驅邪押煞等字樣,唯獨例外的是中營,中營的「營長」一般不寫成「聖者」,而寫成「元帥」,因為中營是五營的總指揮官,所以才寫成李「元帥」領鎮中方,李元帥就是一般俗稱三太子、中壇元帥的李哪吒,李哪吒除負有鎮守中方之責外,也是五營系統裏的最高統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