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途經八德地區的信仰中心-三元宮,就在不遠處的五十米建德路旁,遠遠就可以看到高翹的雙燕尾,還好,古厝還在,走在依稀記憶的小路,接近這橘黃磚瓦的房子,看著流線般水形馬背,繞道正面格局,整座呂氏著存堂,還是完整地座落在重劃區內,真要謝謝古厝主人的維護了!


正在外頭取景拍照時,聽到房子理面有人招呼,請教之下,居然便是網路上介紹的八德市文化研究工作協會的理事長-鄭靜美小姐,理事長非常熱心地邀請入內,她的仔細解說緣由,過去這段時間古厝的點點滴滴,好像讓人走入時光隧道,感佩她的付出,當然最感動地,還是呂家子孫的好意,讓一個承接文化歷史的人類資產,能夠繼續的保留著,持續見證著八塊厝的發展。
在理事長的引導下,聽聞了,當初如何用感動,來說服呂氏家族保留這棟古厝,還一一細數與政府單位的周旋、與學術單位的合作、與李乾朗老師的知遇、後來都市重劃施工的爭取,聽來,真讓人感佩那份用心,誠心地祝福她!
在聽故事的同時,遊走在古厝廳房間,理事長分享了文魁匾額被偷的感觸,望著正廳的公祠拜桌呂氏先祖,她只能期盼著先民的保佑。
在步通的擂金畫會隨光線流轉、木作方面出自北部大師葉金萬的作品,都是極具藝術價值,而往護龍的廂房,擺放了許多從古厝中整理出來的許多文物,希望古蹟的保存,是以古蹟活化的方式存在,她也驕傲帶我踏在廂房內的原始土地,這原始的夯土地面,是別的地方沒有的。
每一磚一瓦、一方一土、一彫樑一畫棟,理事長都可以信手捻來一段故事與關聯,這也就是她所謂的古蹟活化,她希望鼓勵有心的人能來參觀古蹟、親近體會古蹟的存在,而不是拜託別人來、刻意推廣吸引別人來,這細膩的文化心境,是有那麼些讓人可以咀嚼的地方!
期間走在廂房,從屋頂直射入土埆磚的一道陽光,閃耀著土地的原色,在昏暗的房間內,到目前還是一直印在腦海中,可惜,理事長的故事太吸引人,不捨打斷而拍照,所以古厝內的景緻就留在視網膜上了。
叨擾的時間已經太多,在外面自行攝影後,趕緊告辭理事長,也獲得理事長熱心歡迎下次再訪!謝謝讓人有個豐富的上午,最美好時光!
(瓜筒、托木)


(綠釉花磚窗、鳥踏,竹節窗)


(經典的泥塑)


(討喜的祥獅、泥鹿)




延伸閱讀:
客家傳統建築影像數位典藏網-八德呂氏著存堂
http://hakka.servehttp.com/thcc/hakka/c_7.html
桃園縣八德文化研究工作協會
著存堂古蹟
八德─呂氏著存堂